欢迎您来到岩画网! 今天是
 
岩画文化传播
岩画遗址公园介绍  
当前位置:首页 > 岩画文化传播 > 岩画遗址公园介绍

让原始艺术重放光彩

作者:爱弟 点击次数: 10077【关闭】

       

       2019 年 4 月,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研究院、中国岩画学会共同决定,组织这次由国内外岩画专家学者组成的考察队,对福建岩画文化进行考察。这次活动承担着一个特殊的使命: 对漳州华安县仙字潭岩画遗存进行实地考察的同时,就依托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关停的花岗岩矿区打造“世界岩画谷”项目进行论证。仙字潭岩画作为中国岩画现代研究的起点,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认可。2019年3月,厦门、漳州、泉州已经被国家列入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于此同时,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花岗岩矿区由于过度开采被叫停,首先面对的是对自然生态恢复和随之而来的产业转型。如何将福建省岩画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厦漳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相结合,同时为保护和利用好岩画这个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将福建省漳州市打造成集保护、示范、观摩为一体的“世界岩画谷”是这次考察的重点。



仙字潭岩画的考究概略

       闻名于世的仙字潭岩画属于石刻类别,位于福建省华安县九龙江北溪支流汰溪下游北岸的岩壁上,距离漳州市区 27 公里,是我国近代学者最早调查和研究的一处岩画遗存。仙字潭主体岩画所在之处崖壁陡峭、高山耸立、溪流湍急,凿刻原始图像或文字幅面高约 30 米,其余岩画或多或少散乱分布。主体图像下端距溪流水面约 2米多高,在约 220平方米的岩壁上,凿刻着几组岩画,既像图画又像文字,非常抽象。旁边篆刻有“营头至九龙山南安县界”一行汉字。由于仙字潭岩画主体图像不易辨识,人们以为这些岩石上的岩画为“仙人题字”,得名“仙字潭”。

       1915 年 8 月,岭南大学黄仲琴教授实地调研勘察后,认为华安仙字潭岩画是一种古文字。《福建日报》 1957年 5月刊登了林钊的报道,也认为其是一种原始图像文字,可能是汉族入闽前本地少数民族的遗迹。福建师范大学刘蕙孙《福建华安汰溪摩崖图象文字初研》一文,证明这是一处图像文字,可读为:“昱(明日)献夷俘越国吴王昱吴战越战番”等等。关于仙字潭“字乎?画乎?”近代以来一直争论不断。直到1986 年春,岩画界泰斗之一的盖山林先生调研后提出“岩画说”,并发表了《福建华安仙字潭石刻新解》一文,才确立了福建省漳州市仙字潭石刻为岩画的历史地位。



仙字潭岩画在中国岩画研究和保护中的地位

       仙字潭岩画遗址园区的入口处有一座黑色大理石石碑,正面书“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仙字潭摩崖石刻 国务院二○一三年三月五日公布 福建省人民政府立”;背面书:“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是新石器至商周时期古闽越族人民的重要遗迹,石刻集中凿刻在汰溪北岸的崖壁上,1957年调查发现6处13组50多个文化符号,其中一处为汉字题刻;2004 年又在原有石刻上游发现2处5组 10个文化符号。石刻似字但有别于传统观念上的文字,似画但又过于抽象变形,内容现仍无法确认,有待进一步考证。它是我国东南沿海史前石刻最重要的代表作。仙字潭岩画大的高 75 厘米,宽 35 厘米;小的只有8厘米左右。上个世纪末,当地政府曾邀请部分专家实地调查研究,判定仙字潭岩画距今 3000-10000年,推断属于新石器时期到商周时期的作品。

       另有一座花岗岩石碑,正面刻有“仙字潭摩崖石刻是少数民族遗存的图像文字,经本委于一九六一年五月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福建省人民委员会 公元一九六三年十二月”。背面则是对石刻的大致介绍:“仙字潭摩崖岩刻石五处,均为图像文字。字体近似殷周青铜器铭文,是古代居民活动记事的遗迹。另有汉字县界题刻一处,对研究本省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次专家考察组外籍成员中最特殊的是年近 8 旬的罗伯特教授,他是国际岩画组织联合会执行主席,是该组织《岩画研究》杂志的主编。他有着几十年的岩画研究历程,出版了 700 多份科学报告。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认知认识论和史前艺术研究,常规和复制考古学、土壤科学、洞穴学、道义学、符号学、神经科学、心理学和地貌学。他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用辐射测量法直接测定岩画年代的学者,发展了第一个无干扰岩画年代测定法(显微松香法,首次应用于俄罗斯奥涅加湖);他还参与并负责许多国家岩画的重大科学发现,如,中欧旧石器初期岩画、世界上较大的岩画集中地(1967-1970年)、西澳大利亚丹皮尔群岛和许多洞穴艺术等。他还一直在呼吁加强保护世界范围内的易损的岩画。

       这次参与考察调研期间,罗伯特教授尤其认真,一路走、一路记,不断地与其他专家学者交流、互换观点热烈探讨,教授对岩画研究一丝不苟的态度和严谨探究的精神也在一路感染着我们。

       本次活动倡导者之一的中国岩画学会会长王建平先生,是一位长期从事文物保护规划与岩画研究的学者,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城市规划转向后来的岩画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尤以阴山地区凿刻研磨型岩画研究业绩更为显著。他除了主持大规模岩画抢救性保护、编制规划、出版专辑、撰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白皮书外,还是中国岩刻界“光学色度比对断代法”的国家专利授权人。2014年他率队专程考察了仙字潭岩画。他说: 中国向世界岩画界宣告 100年前黄仲琴先生利用田野调查方法就是从这个地方起步研究原始岩画的。王建平会长留言 “:“中国岩画现代研究发端点——仙字潭岩画。”准确概括了仙字潭岩画在我国考古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与会专家们在调研考察中不约而同地对仙字潭岩画的生态环境、古人类生存环境形成了一致判断。特别是经过数千年风雨沧桑保留下来的、石壁上清晰的蹲踞式人形,其形态与世界文化遗产花山岩画蹲踞式人形如出一辙,细微的区别仅是这里的蹲踞式人形为双手朝下,而花山的为双手朝上,让专家组有了进一步探究欲望。汤惠生教授说,其实二者都属于南岛语族风格的岩画。汤惠生教授长期从事史前宗教与艺术考古,在史前艺术研究领域创立了二元对立理论,被前世界岩画委员会主席阿纳蒂教授誉为国际六大岩画解释理论之一,在国内外学术界有着广泛影响。汤教授在现场留言:“古称仙字潭,传承几千年,无仙亦无字,唯有图画传。”正体现了神秘仙字潭的一个“仙”字。

       李永宪教授和张建林教授是考古界著名的学者,也是中国岩画学会副会长。此次他们主要是对仙字潭岩画及其周围环境进行考古评价。李永宪教授从 1980年至今,主要从事考古学及博物馆学教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西藏考古、美术考古、史前考古,同时也致力于岩画研究,参与了《中国岩画全集》编著,并在其中的西部岩画(西藏新疆)卷刊载论著,另在国内外发表论著 100 余篇(部)。在这次考察中,他讲解了岩画遗存形式的特点以及相关地理环境,并现场题词“古有仙字今称岩画,祝愿漳州华安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建设事业更上一层楼!”表达了对漳州岩画文化遗产未来的期望。

       张建林教授虽然已经退休,但长期从事考古研究、担任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领导所形成的职业习惯使他“退而不休”,为了利用更加先进的设备进行田野工作,他还专门配置了无人机,所到之处对岩画等遗产遗址情况进行全方位的拍摄。张教授 30 余年来,主持多项重要考古项目,如西藏阿里地区岩画与相关遗迹调查等,其中西藏洛布措环湖岩画考古调查(2013)还入围当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提名。他对中国岩画尤其是西藏岩画的调查研究提出了独特见解。在现场,张教授对仙字潭岩画的断代、内容及其意义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写下了“隔水观仙字”几个字,充满了老一辈考古工作者的浪漫情怀。

       此外,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研究院张国洪院长,《中国岩画》期刊理事会常务理事、宁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山岩画管理处邬鹏主任,中国岩画学会副会长、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文物保护与考古处调研员顾航及内蒙古岩画研究院德泉院长都对百年前从这里开创岩画首次田野工作表示由衷的感慨,他们均认为仙字潭岩画经典、精美,文化底蕴深厚,印象深刻,是文化生态保护与开发、吸引游客、传播岩画文化的难得载体,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


(作者系内蒙古河套文化研究所岩画研究室科员、中国岩画学会理事、内蒙古岩画保护与研究学会副秘书长)


详情请阅《中国岩画》期刊第13期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
下一篇:
 
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在线留言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内蒙古岩画保护与研究学会 网站建设内蒙古国风网络 蒙ICP备20001151号 蒙公网安备 15080202000056号
特别鸣谢:内蒙古河套酒业集团 内蒙古图书馆 内蒙古河套文化研究会 内蒙古岩画保护与研究学会
     内蒙古河套文化发展基金会 内蒙古河套文化研究所 内蒙古岩画研究院